您好,欢迎访问乌兰夫纪念馆!加入收藏

土默特革命史展览

       土默特是一个古老的蒙古族部落名称。近代的土默特地区包括今呼和浩特、包头市大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部分地区。

  土默特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清朝末年,清政府大规模移民开垦牧场,土默特蒙古族大量土地侵占,蒙古族牧民被迫由牧转农、生计艰难、每况愈下。清廷又在这里设置道、厅,实行蒙汉分治。于是形成一地二治的局面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沿袭清政继续推行旗县并存,掠夺地权增加苛捐杂税,加之县政侵削旗政,土默特蒙古族人民受到双重剥削和压迫,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日趋破产,人口急剧减少,其苦难之重为内蒙古地区之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使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默特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生存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为反抗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土默特各族人民奋起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一批土默特有志青年为寻求民族平等,积极投身民族解放的道路。土默特地区的革命运动是内蒙古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历史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它流过昨天,流过今天,还将流向明天。我们举办《土默特地区革命史》展览,目的在于缅先驱们的遗志,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建设团结、进步、和谐的内蒙古自治区作出更大贡献。


塞上星火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清政府在土默特地区大规模的开垦牧场,致使土默特蒙古族被迫由牧转农,生计艰难。民国以来,军阀政府利用发放土地照,掠夺地权,增加赋税,搜刮民财,使土默特蒙古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政治上的专治压迫,经济上的剥削掠夺,文化上的愚民摧残,19世纪末引发了土默特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自己的纲领中对少数民族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阵营及其前途等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制定了初步的民族纲领。正是在这种一贯原则指导下,当土默特地区一批蒙汉青年学生为寻求知识和真理来到蒙藏学校以后,中国共产党北方党组织就给予了极大关注。以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为培养这批内蒙古革命未来的新生力量,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先后将一批优秀的蒙汉族青年送往莫斯科、蒙古、广州等地学习培养,为内蒙古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革命力量。

  乌兰夫、吉雅泰、李裕智、奎璧等一批早起蒙古族共产党人,他们先后从莫斯科、蒙古、广州等地陆续回到土默特地区,秘密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大青山南北点燃革命星火。


浴血奋战

抗战争时期土默特地区的革命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加紧推行“满蒙政策”,占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后,进一步向内蒙古中西部进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土默特地区后,蒙汉各民族人民奋起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抗日烽火燃遍了土默川大地。在开辟和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蒙汉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配合八路军浴血奋战,创造了许多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 走向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土默特地区的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土默特地区很快被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抢占,傅作义在此建立了“热察绥反共隔绝地带”。土默特地区各族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到反抗国民党的军事斗争。北平和平解放后,各族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实现和平的呼声很高。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官兵和土默特地方行政人员在包头发表起义通电,至此绥远全境和平解放土默特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土默特革命史展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