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乌兰夫纪念馆!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教育者先受教育” ——乌兰夫的教师教育观

 TIME : 2024-09-10    浏览次数 : 105   [    【关闭】     
×

编者按: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乌兰夫同志在贯彻党的民族教育理论、推进民族融合、发展内蒙古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谨以此文纪念乌兰夫同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多次提出了教师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乌兰夫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建设事业中提出“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师范先行”等主张,围绕着教师教育的地位、价值、目的和作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在干部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开  展一系列教师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  验、严密的逻辑关联的教师教育观,为内蒙古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一 、乌兰夫教师教育观的实践渊源

8岁时,乌兰夫在家人的支持下,与堂兄云润一起到私塾馆 学习,故而走上了求学之路。后来,乌兰夫在家跟一位贺姓先生 学习国文(汉语文)、算术、地理。乌兰夫曾回忆道:“贺先生长 得眉清目秀,说话慢条斯理;为人正直、热情、教书很上心。他 既念过私塾也上过洋学堂,知识渊博。他不但教我们知识,课余  时间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在我们的心目中,他肚子里装的故事, 好像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什么义和团的故事、辛亥革命的故事、 成吉思汗的故事等等,他都懂。”贺先生对乌兰夫一生的影响 至深。乌兰夫回忆说:“现在回想起来,贺先生是属于进步知识 分子,他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教导。时至今日,我还能记起他那和 蔼可亲的容貌。说得确切些,贺先生真正称得上是我的启蒙老  师。”可见,教师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经历使乌兰夫深刻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其教师教育观  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7年,乌兰夫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根据  组织决定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担任俄语翻译。东方劳动者  共产主义大学是俄共中央组织于1921年建立的干部培训学校,设有中国部、日本部、外蒙古部等,主要招收来自中国、日本、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专门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乌兰夫一开始在军事部工作,后来调到政治班担任教学翻译。1928年,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部与莫斯科中山大学合并。乌兰夫回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担任教学翻译。在此期间,乌兰夫主要担任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列宁主义和苏维埃建设等课程的教学翻译。由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等学校均以俄语教学,教学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与干部培养的质量。做好教学翻译工作不仅要熟练掌握俄语、汉语,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各科的专业知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乌兰夫深知翻译工作的重要性,经常不分昼夜地备课,反复学习课程内容,查找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乌兰夫冲破了俄语和各专业课程知识两道“关卡”。担任教学翻译工作是乌兰夫教育生涯的开端。乌兰夫初涉教坛,便显现出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深受学生欢迎。显然,这段教育实践使乌兰夫受益匪浅,无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革命经验、 民族理论,还是对中国革命,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其后续 革命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乌兰夫曾回忆道: 

“在课堂做教学翻译使我受益匪浅,要译好就得学好, 可以说我要比同学们早学一晚上,而且我是反复地学,特别 是我觉得对自己用处大的东西还要多学几遍,如有关无产阶 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问题就是这样。通过课堂翻译,取得了教学同长的效果。翻译一次就等于学习一次,反复地译就是 反复地学习,这就学得更扎实,更深刻了。我这点理论底子 就是这么学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实践经历,乌兰夫对教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与理解,使他坚信“教师首先要自己受教育,才能教育好别 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觉悟,才能用社会主 义思想教育学生”。这成为乌兰夫“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教育 观的实践基础。

二 、教师教育观的重要地位:坚持师范先行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直接关系到“谁来  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乌兰夫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将  师范教育视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之举,提出了“师范教育先  行”的教师教育观。乌兰夫指出:“教育者首先要自己受教育, 才能教育好别人。教授、讲师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己  的社会主义觉悟,才能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乌兰夫之 所以主张首先建师范学院,源自他对内蒙古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 精准研判。

当时百废待兴的教育状况,使他深刻认识到“要发展教育,必须首先培养师资”。在乌兰夫的倡议和亲自领导下,1952年 内蒙古师范学院创建,这不仅是内蒙古的第一所正规高等院校,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师范学校。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思想、观点,并有足够的从事于初中教学的文化科学知识,身体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蒙汉中等师资”。自创办以来,内蒙古师范学院(现今的内蒙古师范大学)一直是培养民族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为内蒙古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 、教师教育观的实践路径:本土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人才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德才兼备人才之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乌兰夫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广聘名师,提高了内蒙古各高等学校的育人水平和国内知名度。

内蒙古师范学院成立之初,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乌兰夫非常重视“先受教者”即师资队伍的建设,“亲自出面向兄弟省、市的有关高校求援”,并通过“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建设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精湛、育人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从清华大学、北京大 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招聘优秀教师,扩大了内蒙古师范学院的师资队伍,快速提升了内蒙古基础教育师 资队伍的质量,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与体系。另一方面,乌兰夫强调要充分挖掘学院现有师资的潜力,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内生性培养。创办内蒙古大学时,乌兰夫向国家高等教育部提出支援内蒙古大学建设的战略计划。在周恩来 的关心和帮助下,乌兰夫从国内重点大学选调了10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其中包括李继侗、清格尔泰、韩儒林等著名专家学者,极大地优化了内蒙古大学的师资队伍结构。

 “在内蒙古大学筹建和建校初期,为能组建起一支高水 平的师资队伍,乌兰夫动了不少脑筋,付出了不少精力。最 令人感动的是诚聘李继侗教授。李继侗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学 部委员、国内外著名的草学专家,是北京大学这一专业的台 柱子。北大将这样一位有学识、有名望的一流老教授割爱支 援内蒙古大学,是很难下决心的。能把李继侗教授从京城名 校请到当时塞外的呼和浩特,就教于一所新建大学,没有德 高望重的乌兰夫校长出面,断难办到。当时的乌兰夫身居国 务院副总理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政府主席的高 位,亲自聘请李继侗教授到内蒙古大学任教,由于乌兰夫的诚意和盛情,感动了李继侗教授,也感动了北大校领导,不 仅李教授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助手和研究生一同到内蒙 古大学从教。”

“乌兰夫还亲自出面从中国科学院请来蒙古语言学家清 格尔泰教授,从南京大学请来蒙古史学家韩儒林教授,让二 位分别掌管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和蒙古史专业。此外, 在乌兰夫的支持下,经报请国务院批准,还特意从蒙古国请  来一位蒙古语言学家和一名蒙古文学专家到内蒙古大学任 教。这些国内外的名家、学者,没有乌兰夫是请不来的。”

 创办内蒙古医学院时,师资问题成为办学的最大困难。在此 情况下,在乌兰夫的支持下,“经卫生部教育司帮助沟通,从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和北京医学院请来3名副教授,16名讲师和38名助教”。对新建的内蒙古医学院来讲,这些教师的到来 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可见,德高望重的乌兰夫如此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特别是对内蒙古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出了乌兰夫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在乌兰夫的努力下,内蒙古的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质的提高,造就了一批业务素质过硬、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综上,乌兰夫教育理论的内容丰富,涵盖民族团结教育、干部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乌兰夫教育理论的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结合内蒙古社会经济文 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教育为重要抓手,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经 验的总结与凝练。由此可见,乌兰夫教育理论是内蒙古乃至全国 民族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