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交流
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背景情况
乌兰夫纪念馆于1992年12月23日落成开馆,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实践基地”。乌兰夫纪念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场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年接待量约50万人次,走出场馆宣讲受众人数每年约2万人次,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主要举措
(一)“讲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讲实讲活
1.持续强化研究工作,为准确生动讲述革命历史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学习研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历史,着重研究乌兰夫生平事迹,为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深入学习研究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历史,为生动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丰富史料依据。2023年,《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案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北疆文化”故事》两项课题通过市级课题立项,一篇被评为良好。
2.将民族团结理论融入展陈与讲解词,“润物细无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与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融入展陈布展及讲解词。比如,展厅第十单元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二是展陈重点讲解乌兰夫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卓越贡献与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比如,展厅第九单元介绍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详细历程,并设展示场景。
3.“走出去”到群众身边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兰夫纪念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领导带头下基层,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及“一周两月”,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开展送教宣讲活动,如“踔厉奋发新征程迎接党的二十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等。2023年我馆获得“理响青城”市级理论宣讲大赛优秀组织奖。通过生动讲述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
4.开展共建活动与研学基地活动,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多重奏。一方面,加强共建共享共育,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矩阵。加强馆校合作,与内蒙古党校、内蒙古大学等多所院校构建常态化馆校合作共建机制。2023年与内蒙古大学联合申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被评为国家级优质资源精品项目。与市委相关部门联动,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比如,2023年与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红领巾”讲解员选拔活动。另一方面,利用红色资源,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育人作用。比如,2023年组织三千孤儿代表齐聚乌兰夫纪念馆,连续举办六届内蒙古“小小讲解员”公益大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扎实基础。
(二)“筑合力”——利用多种形式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1.精心构筑“三个纪念馆”宣传教育立体格局。一是基地纪念馆。精心策划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将党的领导、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年接待量约50万人次。二是流动纪念馆。近年来,先后走进呼和浩特市南门外小学等几十家单位开展流动宣讲工作。受众人数每年约2万人次。三是网络纪念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探索互动式、开放式、多元式教育,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覆盖面。截至目前,官网阅读量已达近200万人次。
2.乌兰夫纪念馆与乌兰夫故居联动发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大阵地。乌兰夫故居是乌兰夫纪念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又一重要阵地。统筹两处阵地同时发力,共同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2006年,乌兰夫故居被评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入选全国“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乌兰夫故居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3.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质增效。一方面,乌兰夫纪念馆保持与各地文博、文化机构沟通交流。先后有陈云纪念馆等全国数十家兄弟场馆来我馆开展馆际交流活动,实现文博资源共享。兄弟场馆均表示“乌兰夫纪念馆全局性展示了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与乌兰夫生平,我们对于如何做好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了更加生动深入的体会。”另一方面,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联合举办专题展,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协同推进,形成浓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氛围。乌兰夫纪念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厅与园区协同配合,改造提升软硬件设施,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制作地铁站灯箱广告,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覆盖面,润物无声中增强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抓组织”——织密扎牢组织保障网,全方位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1.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一方面,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写入“三定”规定,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落实到党建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形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2.加强队伍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深化干部对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讲解员队伍培养工作。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会,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制定《乌兰夫纪念馆讲解员管理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队伍规范化管理。以赛促训吸取先进经验,近年来我馆讲解员队伍获得诸多荣誉。2022年,两位讲解员入选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一名讲解员获得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优秀奖。2023年,一名讲解员获得第二届全国各省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三等奖。2024年,两名讲解员获“青城之光”呼和浩特市理论宣讲大赛特等奖与优秀奖,一名讲解员在市直机关理论宣讲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三、经验启示
乌兰夫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讲政治,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乌兰夫纪念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常态化开展政治学习研讨,紧跟时代脉搏优化展陈布置与宣讲内容,润物无声中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讲入群众心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干部群众内心深处。
(二)理思路,把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主线。乌兰夫纪念馆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写入单位“三定”规定、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始终聚焦主线不偏离。同时,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展陈与宣讲,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夯实历史根基与实践根基。
(三)求实效,创新宣教形式满足群众需求,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效果最大化。乌兰夫纪念馆纵向依托“三个纪念馆”和乌兰夫故居一体化建设,横向通过共建联动与馆际交流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采取线上网络宣传与线下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多视角多维度呈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方便各族干部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成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今后,乌兰夫纪念馆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围绕民族工作主题,利用红色资源,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工作,凝聚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作者:赵瑞